国乒迷粉在今日头条集结,关注作者,您将成为国乒八千万迷粉中的一员
乒乓球运动正手攻、反手攻两面攻打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的主流打法和技术就是两面攻!
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我国的庄则栋,他就是凭借着其正反手突击下旋转球,正反手攻不转球、或者攻略带上旋转性质的来球驰名国际乒坛,庄则栋连续夺得第26-28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是那个时代两面攻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
随着弧圈球被日本乒乓球队发明,其后被欧洲球员发扬光大,再其后被中国乒乓球队演绎到极致,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国际乒坛主流的打法就是正、反手两面弧圈球,由于弧圈球既有强大的攻击力又有很强的稳定性,加之它的上旋转非常强,在小球时代两面攻逐渐失去了市场,两面攻面对速度极快、旋转极强的弧圈球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可是,随着乒乓球球体的增大,随着同样的力量两面弧球速变慢,旋转变弱,威胁变小,两面拍再次有了生存的空间,以日本队伊藤美诚为代表的两面拍充分利用正、反手攻球的速度和力量压制对方的打法日渐成熟,对于以两面弧为主要打法的国乒和亚洲、欧洲等顶级球员构成强烈的冲击和挑战!
在伊藤美诚的两面拍打法未出现之前,当今乒乓球运动就是正、反手谁的弧圈球质量更高、威胁更大和失误更少的比拼,说到底就是谁的弧圈球功底更深的大比拼,而随着伊藤美诚两面拍打法的日渐成熟和威胁增大,当今世界乒乓球运动正在演绎成两面弧与两面拍的顶级较量!
弧圈球说到底就是制造旋转的打法和技术,而两面拍说到底就是球拍与球撞击的打法和技术,这两者之间虽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发力结构、发力方向和击打过去的球威胁却有根本性的不同!
从动作幅度上看,打过乒乓球的朋友都知道,正反手弧圈球就是正手攻、反手拨或攻的放大版,为了制造出强烈的摩擦,制造出强烈的旋转,无论是正手拉弧圈球,还是反手拉弧圈球都需要充分的引拍,而两面攻几乎不太需要引拍,有的时候甚至不需要拉手只是利用身体的转动就能完成引拍,两面弧引拍的幅度和击球的距离明显要大于正反手攻球的幅度和距离,这样比较起来,两面攻更符合大球时代小动作发大力的新理念,两面攻更利于快速还原击打下一板,这也是伊藤美诚能够连珠炮式的发动进攻的内在原因!
从站位上看,两面弧为了有充分的反应时间,为了充分的引拍,除了拉前冲弧圈球时不太需要退台,在相持阶段,或者为了应对对方的高质量弧圈球,多是采取退台,退到中远台的办法来与对手周旋,即使是拉对手回击过来速度极快的来球,也多是采取退后半步或一步,通过拉来球的高点期和下降期来制造旋转和威胁,这也就是球迷朋友经常看到的樊振东、许昕等等经常退台到很远的距离拉弧圈球的根本原因;而两面攻主要是击打来球的上升期,球起就打,为了捕捉这一闪就过的击球点,逼迫着两面攻打法的球员站位必须近台,而近台击球显然给予对手的反应时间更短,加之攻打过去的球速度快、力量大,加之变线变落点,往往对手根本就没有反应的时间,根本就还没有做出拉球的动作,球已经呼啸而过!
从发力的方向上看,两面攻的发力方向就是由后向前,对于上、下旋转不同性质的来球只需要拍形略加改变,而两面弧的发力方向主要是由后下到前上,两者比较起来,两面攻所击打过去的球速度更快,力量更大,而两面弧所击打过去的球虽然有了强烈的上旋转性质,但是因为有了分力,速度明显变慢,对手更容易从容还击!
从击打过去的球的威胁来看,由于两面攻主要是靠撞击,击打过去的球速度极快,力量非常大,且带有一定的下沉性质,而两面弧主要是靠摩擦制造强烈的旋转,它的威胁主要来自旋转!
从稳定性上来分析,两面攻由于需要准确的击球时机和不容错过的击球点,比之两面弧高点期、下降期均可发力拉弧圈,显然两面攻的稳定性远不如两面弧,但是,从近期伊藤美诚的威胁来看,主要体现在她的稳定性有了太大的提高,也就是说这种稳定性是通过后天训练完全可以弥补和提高的!
分析两面攻和两面弧的不同点,其目的就是为了更清楚的看清大球时代两面攻和两面弧的优缺点,从而揭示当今和未来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弧中有拍,拍中有弧,把两面弧与两面攻有机的融合或许这才是当今乒乓球运动制造威胁最为先进的理念,这才是大球时代制造威胁的主流打法和技术!
关注作者,国乒好运!